<menuitem id="fhdxr"><delect id="fhdxr"></delect></menuitem>
      <menuitem id="fhdxr"></menuitem>

      <dfn id="fhdxr"></dfn>
      <span id="fhdxr"></span>

      <nobr id="fhdxr"></nobr>

          <nobr id="fhdxr"><delect id="fhdxr"><i id="fhdxr"></i></delect></nobr>
          <dl id="fhdxr"><ruby id="fhdxr"></ruby></dl>

              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海外資訊 > 海外訪談>正文

              用法律和監管遏制網絡謠言

              時間:2013-07-29 09:59:08    來源:平涼視窗    瀏覽次數:    我來說兩句() 字號:TT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新聞協調局局長劉正榮接受本報專訪

                【環球時報記者 劉暢】有社會,即有謠言。網絡時代,言論傳播速度隨著博客、微博等自媒體工具的應用呈幾何級增長。如果它是一則網絡謠言,它正在以怎樣的方式影響社會?相關管理部門如何辨別謠言,又在進行怎樣的應對?目前,世界多國針對網絡謠言采取權威辟謠和關閉賬號等手段,在中國,官方又如何把控治理尺度?5月23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新聞協調局局長劉正榮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就上述疑問做出回應。

                關于謠言

                環球時報:前幾天,北京市公安局依法逮捕了制造北京京溫商場安徽女孩“離奇”死亡謠言的彭某等13人,您怎么看這件事?

                劉正榮:這是一個典型案例,說明在網上造謠是要承擔后果的。任何人都要對自己的網上言行負責,不可以在互聯網上無法無天。如果不需要對網上言行承擔法律責任,將十分可怕。散布謠言給社會和他人造成危害,理應受到法律的制裁。網絡空間必須受法律和道德的雙重約束。

                環球時報:您如何界定謠言?

               

                劉正榮:虛假信息是指沒有事實依據的信息,其中包括謠言。捏造、虛構并散布沒有事實依據的謠言具有惡意性質,不僅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破壞社會秩序和正常生活,而且會讓社會失信。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開展治理和打擊網絡謠言行動得到全社會的支持,絕大多數網民是贊成的、擁護的,還有不少網民主動獻計獻策。

                環球時報:打擊謠言與保護隱私有關系嗎?

                劉正榮:我們打擊網絡謠言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保護公民的隱私權等合法權益!度珖舜蟪N瘯P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特別強調了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打擊網絡謠言是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的實際行動,也是互聯網監管部門的應盡之責。

                環球時報:您能否列舉一些網絡謠言的危害?

                劉正榮:一些網絡謠言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比如“鹽的神話”引發搶鹽風波,“北京京溫商城的安徽女孩遭強奸”的謠言等,舉不勝舉。蘆山地震發生后,至少出現了“大陸要求臺灣紅十字會先捐500萬”等十多種謠言,給社會造成惡劣影響。網絡謠言還會直接造成經濟損失,上市公司因網絡謠言一天損失數十億市值的情況曾多次發生。

                環球時報:謠言一直存在,遏制謠言的迫切性從什么時候開始顯現的?

                劉正榮:網絡時代,信息擴散十分迅速,是潑出去的水,根本就收不回。從2005年博客開始普及,謠言傳播的殺傷力顯著上升。從博客到微博,一些個人賬號的傳播范圍、社會影響不斷增大,謠言傳播的破壞力越來越大。網絡謠言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打擊網絡謠言是社會各界的共同呼聲。

                關于謠言治理

                環球時報:處理網上謠言的方式主要是什么?

                劉正榮:根據我國法律,對制造、傳播謠言者的處理包括承擔相應民事責任、行政處罰和承擔刑事責任三個層面。

                在我們的工作中,分三個層次處理網絡謠言。一是依法督促網站負起管理責任,及時刪除、堵截謠言信息,控制謠言傳播范圍。二是提醒謠言涉及的地方和部門盡快澄清,公布事實真相,以平息謠言傳播,消除不良影響。三是建議公安機關依法查處惡意造謠人員,追究責任。

                環球時報:如何判斷是 “故意”造謠傳謠呢?

                劉正榮:有的網民出于無意傳播了謠言,但故意造謠傳謠的特征比較明顯。比如,有的信息明明是違背常理的,卻被故意反復傳播,甚至在傳播過程中被進一步加工、夸大,或者已經被證明屬于虛假信息,仍然去設法傳播。主觀故意甚至惡意,在多數情況下是可以辨別的,多數網民也是有鑒別力的。網民對我們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歡迎網民積極舉報謠言。

                環球時報:為何要關閉造謠的賬號?

                劉正榮:網站在必要時關閉賬號是世界各國處理網絡謠言的常用方式,為的是遏制謠言傳播,也是對造謠者的一種懲戒。網站和網民之間是協議關系,雙方都要承擔約定的責任和義務,網站關閉有危害的賬號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環球時報:有一種說法是“謠言倒逼真相”,您怎么看?

                劉正榮:“謠言倒逼真相”的說法不準確。謠言和真相是兩碼事。遏制謠言傳播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要努力滿足公眾的合理知情權。知情權的合理范疇在于不損害他人合法權益、不損害公共利益、不損害國家安全利益、不違反法律規定。謠言涉及的單位、企業等要盡可能及時向公眾提供事實真相。我國在信息公開方面的進步有目共睹,政府部門主動透明公開的意愿越來越強。國家互聯網信息辦正在與相關部門協商,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機制,更好地發揮政府部門和媒體澄清謠言的作用。

                環球時報:如何看待“大V”傳謠問題?

                劉正榮:治理和打擊網絡造謠,對所有網民一視同仁,不會因博主受關注度高對其放松或收緊,也不會因受關注度低就任意對待。受關注度高的博主在網上的影響相對大,他們理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我們樂意看到付出很多時間心血耕耘的博主們,在獲得了一定影響力并結交了不少朋友的情況下,進一步用好微博這樣的平臺,多為傳遞正能量發揮作用,被更多的人喜歡。

                關于互聯網治理和發展

                環球時報:國外治理網絡謠言的經驗是否可以借鑒?

                劉正榮:我們不僅重視、而且一直在借鑒其他國家好的經驗和做法。對治理網絡謠言,我們研究了俄羅斯、美國、英國、德國、巴西、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的法律和具體做法,有的已通過媒體作了介紹。各國治理互聯網的做法大體相同,我國的做法是國際通行做法。

                環球時報:選一個詞給中國網民,您用什么?

                劉正榮:珍惜互聯網。要珍惜互聯網為我們帶來的種種好處,支持互聯網的發展。中國是擁抱互聯網的國家,過去5年里,中國網民數量復合年增長率是18%,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為8%。人們喜歡互聯網是這種發展的最重要基礎。要讓互聯網有用、可信、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不希望因為謠言肆意傳播等問題有損人們對互聯網的信任,最終影響互聯網的發展。

                我想說明,互聯網管理部門不只是管理,更關心的是發展,付出的努力是為了發展;ヂ摼W發展好了,會給每個人帶來更多機會,特別是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創造的機會。 

              請選擇您瀏覽此新聞時的心情

              相關資訊
              網友評論
              本文共有人參與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_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_亚洲bt无码中文字幕_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